中宏網北京10月29日電(記者 王鏡榕 視頻報道 張緯宇)在新中國75周年華誕之際,本網特邀高端智庫專家和高校學者暢談75年風雨兼程與輝煌成就、立足新階段、展望新未來,寄語新征程。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國式現代化研究中心主任張占斌接受本網專訪時表示,我理解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一個核心的主題,主線或者紅線就是要解放、發展生產力,就是要調動全社會的活力和創造力。
中宏網記者:您怎么看把握人類新一輪產業變革新機遇,發展新質生產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國際意義與世界貢獻?
張占斌: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戰略部署,強調“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我的理解,要求我們全黨同志要重視發展生產力問題,重視發展新質生產力問題。希望通過高技術和產業的融合來更好地在世界科技和產業變革的歷史重大機會面前,搶占未來發展的制高點,抓住機會有更大的作為。這是給我們全黨全國人民提出的一個重大的新時代任務。通過發展新質生產力來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巨輪破浪前行。發展新質生產力需要有與之相適應的生產關系。也就是說,通過經濟體制改革,科技體制改革、教育體制改革、人才體制改革等等,通過這些改革要構建一個先進的生產關系。發展新質生產力是一個重大的時代課題,也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創新發展的時代課題。就是怎么能夠通過新質生產力和新型生產關系的互動來產生更大的發展動力,來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的航船破浪前行。所有這些都可以歸結到發展新質生產力和構建一個更加先進的生產關系上。按照中央的要求,就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靠進一步深化改革不斷突破、解決這些制度瓶頸、體制機制瓶頸,包括生產關系的瓶頸,來更好推動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我想如果有新型生產關系出現了,新質生產力就會發展,就有它自身內生的發展動力,就會跑得快、跑得遠、跑得穩,跑得心情舒暢。新質生產力就會像一棵大樹一樣長出來,長成參天大樹,在中國大地上發揮更大的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我的理解,就是一些地方和企業要根據自己的發展階段、發展水平、發展能力、發展特色和要素稟賦,來考慮發展新質生產力問題,不能趕時髦,不能圖熱鬧,不能一哄而起,不能喊口號唱高調,而是保持冷靜,實實在在做事。不是一窩蜂都去盯著戰略性產業和未來產業,一些傳統產業也要把它守住和守好,通過技術改造和數字化經營以及數字化管理來再上臺階、煥發青春,這也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
發展新質生產力有很大的時代意義和戰略價值。發展新質生產力能夠真正推動高質量發展,更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滿足市場化、多元化、動態化,甚至定制化的需要。使我們的供給更加靈活、更加有效、更加精準。發展新質生產力能夠更好地滿足和推動國際合作,我們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要對世界作出更大貢獻,那么,打鐵先得自身硬才行。這樣,你才能幫助別人或者影響別人。另外,發展新質生產力也能夠更好地推動綠色發展,這也是對人類的重要貢獻。中國發展新質生產力也將對世界作出貢獻,更好地推動國際合作。從這個意義上講,對消除世界的貧困都有重大的意義。也就是說,我們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能夠為世界上廣大的發展中國家提供我們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對人類來講也是一個文明形態的再創造。
這就要求我們在未來發展中,要有更大的作為來不斷地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不斷地調動社會活力,主要可能有四個方面的積極性需要調動起來,一是調動廣大科學工作者,特別是科學家的積極性。這個群體有了積極性,我們向世界科技強國邁進,就有了底氣,就有了能力,就有了行動。二是調動廣大的市場主體,特別是民營經濟的積極性,包括外資企業和外資經濟都希望他們能夠在中國大地上安安心心地生產、創造。要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來推動市場主體更好地發展,調動企業家的創新精神。三是要調動資本市場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的積極性,如果中小投資者的積極性得到保護,我們的資本市場不斷向好,我們的資本市場就會煥發青春和活力。當前中央采取了很多重要的舉措,提振資本市場,我們對中國資本市場的未來充滿信心。四是要調動廣大干部,特別是地方干部的積極性。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國家取得了非常偉大的成就,這些都是黨帶領各級干部和人民實實在在干出來的。廣大干部特別是地方干部很辛苦,做了很多重要的工作,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但是,依然面臨進一步深化改革的任務,通過創新制度,創新體制機制來激勵大家,敢擔當、善做事、做成事。
應當說,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式現代化的前景更加廣闊。我們要繼續發揚好的經驗和傳統,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改革開放,堅持守正創新,堅持系統觀念,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不斷前進,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前進。
原標題:【慶祝新中國成立75周年】張占斌:啟航中國式現代化時代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