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級法院審結電信網絡詐騙案件4萬件8.2萬人,同比增長26.7%;檢察機關依法懲治電信網絡詐騙犯罪,起訴7.8萬人,同比上升53.9%;聯合公安部督辦涉緬北電信網絡詐騙等重大案件……今年的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均對“懲治電信網絡詐騙犯罪”重點著墨,彰顯了政法機關縱深打擊電詐的力度和守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擔當。
當前,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形勢依然嚴峻復雜,電詐手段不斷演變升級,呈現出犯罪組織集團化、犯罪鏈條專門化、犯罪類型復雜化等特點。尤其是許多犯罪分子將詐騙活動的觸角延伸至境外,通過跨境作案逃避法律制裁,給司法辦案帶來新挑戰。
面對這些挑戰,政法機關一方面用足用好現行法律規定,依法從嚴打擊電信網絡詐騙及協同犯罪、衍生犯罪,并加大依法徹查、追繳涉詐資金力度,促使被告人積極退贓退賠,全力為被騙群眾挽回經濟損失。另一方面,持續深化國際司法合作,充分利用國際合作平臺,強化打擊跨境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司法合力。截至目前,臨近邊境的緬北電詐園區已經全部清除,中國、泰國、緬甸、老撾四國正在合力對泰緬邊境地區的電詐活動進行集中打擊。這些雷霆舉措有效增強了老百姓的安全感。
司法實踐證明,電信網絡詐騙其實是一種可防性犯罪,增強群眾防范意識對于提升打擊犯罪效率至關重要。為此,政法機關在加大打擊力度的同時,沒有止于見招拆招,而是不斷完善前端預防,深入推進反詐宣傳,變“亡羊補牢”為“未雨綢繆”,盡可能讓防治走在犯罪前面,相關舉措切實增強了群眾的識騙防騙意識和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當前出現了利用AI技術從事電詐犯罪的新苗頭。對于這些新情況新態勢,政法機關也要與時俱進,堅持全方位“打防管控”,協同提升通信攔截、網絡封堵、資金攔截實效,織密嚴懲電詐犯罪法網,這樣方能有效斬斷電詐“黑手”,更好守護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董凡超)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