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網山東8月27日電 調解仲裁是社會矛盾糾紛多元預防、調處化解綜合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防范勞動關系風險、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穩定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近年來,山東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聚焦穩就業、促和諧等重點工作任務,努力探索新時代勞動人事爭議辦理特點和規律,提升爭議辦理質效,走在了全國調解仲裁工作領域“第一方陣”。2023年,全省累計辦理爭議案件24萬余件,有力促進了勞動關系和諧與社會穩定。
深化體制機制建設,“新”的動能不斷涌現
“您如果后續有找工作方面的需求,可以將簡歷以及就業意向發給我們,我們會統一匯總到就業機構,后續如果有適合您的工作崗位或者招聘活動,我們會及時通知您。”濟南市歷下區仲裁院的工作人員在解答完某公司員工問題后,對他后續的再就業意向進行登記。
今年6月底,歷下區仲裁院成功化解了一起涉及幾百名勞動者的集體爭議案件。仲裁院積極發揮聯動優勢,聯合區就業促進中心現場辦公,為失業員工提供各類就業、創業咨詢和指導服務,幫助170余名員工重新就業,解決了勞動者的后顧之憂。
去年以來,山東聚焦勞動者維權和再就業兩方面需求,在全省探索建立“仲裁維權+就業幫扶”模式,為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重點群體提供就業幫扶等服務,為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貢獻了積極力量。
此外,山東全面加強勞動關系領域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推廣柔性化解方式,深化裁審銜接,實化仲裁監察聯動,優化辦案方式,推動仲裁要素式改革提質擴面,全面提升調解仲裁效能。上半年,全省受理勞動人事爭議案件10.22萬件,調解成功率和仲裁結案率分別達到83.26%、98.42%。
維護重點群體勞動權益,“護”的力度不斷加大
新就業形態勞動者、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勞動權益,是社會關注的重點,也是權益維護的難點。為有效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山東在全省建立矛盾糾紛速裁機制,開通重點群體勞動仲裁維權綠色通道,確保他們的合法權益得到及時有效維護。
聚焦農民工,山東在全省建立166個拖欠農民工工資爭議速裁庭,開展農民工勞動爭議速裁機制提升工程, 將農民工工資爭議“單速裁”擴大至農民工工資爭議、工傷保險待遇爭議“雙速裁”,助力農民工依法快速維權;呵護女職工,山東在全省建立296個女職工維權工作站,探索建立女職工勞動權益全鏈條聯合保護新模式,切實維護她們的合法勞動權益。
近年來,網約車、外賣、快遞及網絡主播等新業態行業的勞動糾紛逐漸增多,但因用工主體界定難、關鍵證據舉證難等原因導致勞動者維權存在一定困難。為此,山東推進新就業形態勞動糾紛一站式調解組織建設,開展商圈樓宇、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調解組織規范建設專項行動,拓寬新業態勞動糾紛處理渠道,切實解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維權難、多頭跑”問題。
小林是某快遞驛站新員工,入職一個月,因為丟件、破件被扣除了高額賠償,不僅拿不到工資,還“倒欠”了公司錢。在調解員多方協調下,站點負責人來到調解室和小林面對面核對了派件費用,簽下調解協議,進行了仲裁審查確認,當即將工資轉給了小林。小林感慨說:“之前很擔心拿不到工資,現在終于安心了。這個工作室讓我有一種找到家的感覺!”
加大基礎能力保障,“好”的因素不斷提升
基礎能力是做好調解仲裁工作的重要保障。山東在夯實基層基礎上走在前、當樣板,在全省深入開展基層勞動人事爭議調解組織建設提升行動,全面提升基層勞動人事爭議調解組織工作質效和社會公信力。
一方面,提升基層勞動人事爭議調解組織建設工作合力,加強鄉鎮(街道)勞動人事爭議調解組織建設,做實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調解中心,進一步完善商(協)會調解制度。另一方面,提升基層勞動人事爭議調解組織預防化解爭議質效,建立健全以仲裁院調解中心為指導,以鄉鎮(街道)“一站式”矛盾糾紛調解中心、商(協)會調解組織為支撐,以調解員(協調聯絡員)為落點的小微企業勞動爭議協商調解機制,推進基層調解組織勞動人事爭議實質化解。
與此同時,山東進一步提升基層勞動人事爭議調解組織建設保障水平,加強基層勞動人事爭議調解組織必要工作條件保障,深化基層勞動人事爭議調解組織規范化建設,深入推進“互聯網+調解”服務平臺應用和“總對總”在線訴調對接工作,推進基層勞動人事爭議調解智能化建設。
“下一步,山東將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持續加大工作力度,統籌處理好促進企業發展與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關系,在助推調解仲裁事業高質量發展方面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全力維護勞動關系和諧與社會穩定。”山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黨組成員、副廳長衣軍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