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步走、跑步、健身等運動可以釋放壓力,愉悅心情,鍛煉意志。今年5月份,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健跑協會成立,截至目前已經有223名會員,其中不乏經常參加馬拉松比賽的醫師跑者。
2024廣州馬拉松賽即將開跑,對此,記者采訪有數千公里跑量的醫生了解如何跑馬拉松更安全。
最后10公里是意志力和身體的極限考驗
“12月8日,這將是我第十次參加馬拉松比賽。”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老年醫學科銀孟卓博士從2020年第一次參加廣州馬拉松全程馬拉松賽事至今,已參加過不少大小賽事,他對跑馬有著深刻的體會和感悟。
他表示,跑馬讓跑者擁有堅韌的意志。“特別是在馬拉松最后10公里,每一步前行,雙腿肌肉的酸痛疊加呼吸心率的加快,都是人的意志力與身體之間劇烈的撕扯,堅持還是放棄的念頭持續糾結,直到終點。這種經歷會讓跑者的意志得到一次又一次淬煉。”
銀孟卓博士認為,持續的跑步對許多與心血管疾病密切相關的疾病如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癥等都是具有顯著防治效果。通過合適距離和時間的跑步可以使得血壓、血糖和血脂更低更平穩,也可以促進心肺功能的康復。同時跑步可以讓人精神放松,緩解各種負面情緒。
跑馬前切勿疲勞訓練透支身體
不過,銀孟卓博士指出,全程馬拉松是一項極限運動,對跑者的體能、耐力和心理素質都有極高的要求。這種運動并非適合所有人,哪怕是有過豐富經驗的跑者也需要在跑馬時保持一份敬畏之心。
他提醒跑者,切勿過度訓練、透支身體。“許多跑者在正式比賽前為獲得PB(個人最佳成績)會突擊增加訓練時間和訓練強度,這很容易導致身體承受超負荷的壓力,而這種疲勞,也許在跑馬前因興奮而不自知,但這種疲勞不僅影響訓練效果還會削弱免疫系統,增加疾病和受傷的風險。因此,任何跑馬訓練都要以科學的訓練日程為基礎,臨時抱佛腳的方法是切不可取的。”銀孟卓博士指出,一定要正視風險、量力而行,“全程馬拉松不是健康跑,而是極限運動,猝死從未遠離過馬拉松賽場。跑馬前,我們需要充分考慮到自己的心肺功能、骨骼肌肉狀況、體能耐力水平,一旦有不正常的狀態就要停止參加。”(通訊員 魏星)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